而我国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则基本在8~12倍的相对合理水平。
若果把资本转移至较健康的经济体系,不单有助全球经济复苏,也有助弱少的经济体系,解决本身的失衡问题,同时又不必削减需求,避免经济继续下滑。我们不能再妄想,全球经济增长会回复至5%。
未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很可能只是1%或2%,甚至更低。中国消费者与政府双管齐下,令中国经济增长可以继续维持在6%至8%。支持这说法的论点是,中国的贸易继续盈馀,因为中国的需求不足以增加入口,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的贸易盈馀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8.3%及7.2%,只较2007年的11%略为减少。但美国一定要付代价,中国开始取代美国,领导全球经济,这会是苦口良药。据5月的数据,美国的贸易逆差,落到9年来的低位,若这趋势持续,美国将会减少借贷,大量资金由购买美债,转做有生产力的投资(当然,若美国增加医疗开支,加大刺激经济力度,提供更多福利,可能又会扭转情?)。
我们没有一套全球的策略,只有各国的各自为政。7月10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不认为最差的已过去了,要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一定要靠每个国家。如果劳动群体的收入持续保持在如此微薄的水平上,那么中国的资本利润一定高得惊人。
2005年,企业的经营盈余达到了报酬支出的7.6倍,这说明资本收入远远大于劳动收入。国内增加的投资因素并未足以填补这一缺口。但是,更需要加以重视的是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将富国、富资政策变为富民政策。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导致通缩持续今年5月,我国物价消费指数CPI同比下降1.4%,PPI同比下降7.2%,发电量同比下降4%,销售采购物流指数MPI环比下降约2个百分点。
在1-5月发出近6万亿元巨量银行信贷之后,我国的物价消费指数始终呈负增长态势,仍然处在通缩状态,这种情况令很多人看不懂。华尔街是西方金融资本主义诞生出的洗劫全球财富的工具,发达国家轻易不会放弃他们的武器。
看看财政部网站上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从国防、外交到教育医疗一共18项,但就是没有公务员工资一项。当然,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会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重新振兴第二产业和制造业,减少对外部进口的依赖。自从去年底以来,为了刺激经济,银行已投出了6万多亿元的信贷资金,但物价消费指数和出厂品指数一直负增长,在很多人有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却迟迟不动。据央行最近发布的《2008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透露,广东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从1994年的350元/月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月,15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不足5%。
有人预测2010年会出现第二波经济衰退,主要是指美元、美债发生大变化之后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那么,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自由职业者的收入状况到底怎样呢?据我们调查,进入今年以来,许多中小企业关门倒闭,许多工商个体户在惨淡经营。而占就业人口比例80%的中小企业的职工年收入仅有不足2万元。这就是说,自去年美国金融风暴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大批倒闭。
石油石化移动通讯等垄断部门的人均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以上。但国家统计局的城镇职工收入中并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工资收入。
这的确应被视为反危机,反衰退的一种手段。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市场化程度提高、城市失业率上升、城乡劳动力流动加速,工资水平被全面压低。
中国房价也在上涨,久违两年的投机又来了,汽车销售量也突破了110万,只是汽车业利润并未增长。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惟一途径要想让经济再走上一条红红火火的高增长大道,恐怕还要耐心地等上几年。这仅仅是部门平均收入,不仅如此,工资收入仅仅是一部分,更有优厚的福利待遇。这将对中国出口型的外向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如果外需在较长时期内继续萎缩,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压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奥巴马推行的新监管计划并不能有效打击场外交易,美国经济的迟滞是否将继续加重,进而影响到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而对通胀的预期,是否会继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并提高中国楼市价格?已经出台的开放民间投资20条是反危机、反衰退的充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应对准备?表里冲突阻碍着国家经济的生态复苏很多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表现难以理解。还有一大堆法规上的层层限制,譬如不许用自己家的住房注册公司,这一规定阻止了多少人进入市场?现在的中小企业已经很难诞生了,不仅注册困难,找银行开户更是困难,没有一家银行愿意为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下的企业提供账户。
这么大的一个饭碗财政,居然不统计每年花了多少钱。外贸进出口一直负增长,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4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5.9%。
这一数字显示,外部市场需求的下滑恐怕还要长时期持续,2009年全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要有同比下降20%的心理准备。我国活跃经济的财富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这些资源也是有限的,一旦耗尽,刺激政策将难以为继。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已经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有些人对这一数字一直半信半疑。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产品却按捺不住上涨的冲力,股票、房子、黄金、艺术品、奢侈品的价格一个劲地往上蹿。
全国一千多万政府人员,一年开支多少?再来看国家统计局,每个季度都在报道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增幅,譬如今年前三个月,我国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为739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75元,同比增长13.4%。在这么一种发展结构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已经难以为中国经济的振兴做贡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发改委酝酿出台开放民间投资20条。10万元注册一家公司根本就找不到银行开户。
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今后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是追求GDP的数字,还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生存发展?是追求虚拟经济和投机经济的指标,还是实体经济的指标?我认为调整社会分配结构、调整奉行多年的外向出口型发展战略、摒弃传统落后的重商主义、调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今后重要的选择。不要说这一批人,银行系统最近对储户做的一个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储户收入平均下降了20%,由此导致储蓄减少,消费减少。
必须清醒认识到,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危机和衰退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失衡。而股市等投机领域是虚拟经济,股指反映的是富余资金也就是热钱的兴旺。
而世界多数国家这一比例在1比1到1比2之间。表现就是各国货币的贬值,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银行总储蓄55万亿,贷款35万亿,账面上躺着20万亿的存贷差,但在大量金融资金闲置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私营个体户也与银行贷款无缘。一看这数字,很好,很喜人,收入还是在上升。这么大一批人的收入状况不包括在内,13.4%的增长可能失真。其中出口下降26.4%,进口下降25.2%。
有的大型垄断企业给职工发汽车、分房子、发东西,把垄断利润尽量在企业内部消化。股市、黄金、房产、艺术品等投机品的上涨,反映的是富裕群体依然有钱,依然在为钱多而发愁,依然在为钱的出路东奔西突。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几种,第一,我国的分配机制有一个刚性的过滤网,财富漏斗漏不到下层。我们国家在工业发展中,资本的索取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也就是说,CPI、PPI和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原因,只能由占70%城镇人口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入低增长或负增长这一原因来解释,只能由许多企业倒闭或效益下滑来解释,这说明我国经济仍处在低谷。CPI和PPI这两个指数,反映的是实体经济,是大众收入和消费的状态,这一指数始终在负增长的状态,说明了大众生活状况。